产生电极流糊,如何处理?
更新时间:2017-07-21 点击次数:3661
电极未烧结好的部位,因某种原因在电极壳上出现孔洞,流出电极糊,叫电极流糊。
电极流糊的原因:
1.电极的冷却风量过大,使烧结速度减慢,下放电极时电极壳被击穿而流糊。
2.有时在铜瓦上端与电极接触不好,产生打弧现象,将电极壳击穿,而流糊。
3.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多,使电极不能正常烧结,尤其是过早下放电极,击穿电极壳而流糊。
4.电极壳质量较差,如有孔洞或焊接强度差致使焊口破裂而产生流糊。
处理方法:
1.当发现电极流糊,应立即停电,增加冷却风量,减少铜瓦的冷却水量,消除炉内电极糊。
2.如果下放电极糊时流糊,其部位又是在铜瓦部分,应立即将铜瓦坐回原处,流糊不严重时,紧固铜瓦后,用低负荷送电进行烧结。
3.若流糊严重,用石棉布堵住洞口或以钢板焊补洞口,然后即可以低负荷送电。
电极事故往往是连续发生的,例如,当处理某相电极硬断时间较长时,可能引起其他两相电极硬断。尤其新开炉时,更易产生这种现象。电极硬断或流糊后,可能继续产生电极软断。所以,当产生电极事故后,应冷静的采取果断措施,尽快的处理。否则,会使电极事故继续扩大,对冶炼产生很不利的影响。
- 上一条:为什么产生电极过早烧结,如何处理?
- 下一条:顶紧和压放式电极把持器的特点是什么?